成長的天空

成長的天空計劃

抗逆理念

 

成長的天空計劃(小學)的理念是參考Benard (1998) 有關抗逆力的研究中提到青少年成長的模式,總結成為本計劃的理念架構,包括抗逆力的三大元素及工作理念的整合。

 

抗逆力的三大元素:

效能感 (Sense of Competence)

歸屬感 (Sense of Belongingness)

樂觀感 (Sense of Optimism)

以下簡稱為CBO的概念。

 

C - 效能感

包括人際技巧、解決問題能力、情緒管理及目標訂定等。人際技巧是指適應不同文化的靈活性、同理心、幽默感及溝通能力。解決問題能力是指懂得運用資源及尋求幫助的能力。情緒管理是指能察覺自己的情緒並正面表達出來。目標訂定是指了解自己的目標,並具備訂定計劃的能力,從而達至自己的目標。

 

B - 歸屬感

人若在被照顧及被支持的關係裡,對這段關係存有期望並積極參與其中,歸屬感自然而生。青少年應該最少有一名關心或照顧自己的家庭成員,教導他們積極態度,理解、支持及幫助他們。在家庭以外,教師是最有影響力的人﹕所以,師生關係不只建基在教學上,教師的典範可以培養學生積極、自信人格。

 

O - 樂觀感

相信未來是光明和充滿盼望的。Martin Seligman (1995)在〝Optimistic Child 〞一書中強調樂觀感是可以培養的,主要是取決我們怎樣看待當前的逆境。我們若將當前的逆境看為暫時的、個別的和外在的,就能較樂觀及正面地面對逆境。

 

抗逆文化的營造

要成功提升學生的抗逆力,學校必須營造一種「抗逆文化」。美國學者 Henderson & Milstein 1996發展出的抗逆輪(Resilience Wheel) (圖表2),學校可用作提升抗逆文化的藍圖。

 

 

 

「抗逆輪」

 

 

我們相信上述抗逆元素若能滲透在整個校園中,將有助成長的天空計劃(小學)在學校的推行,要發揮成長的天空計劃(小學)的長期果效,學校必須建構抗逆文化,營造一個具支持性的校園環境,則學生透過成長的天空計劃(小學)的得益才會得到延續和深化。

目的

本校過去七年皆獲教育局撥款,為小四、小五及小六學生舉辦持續三學年的「成長的天空」計劃,目的如下:

 

1. 透過活動提昇參加者的自尊及抗逆能力,當中包括:

   1.1 提昇安全感及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,增加能力感。

 

   1.2 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情緒,並學習明白他人的感受,增加歸屬感。

   1.3 能為自己訂立目標及分析生存的價值,建立正確方向。

2. 進一步發揮參加者的潛能,並突破自我的界限。

3. 提升老師及家長明白青少年的感受及與他們溝通的能力

 

過去七年,此計劃皆獲得家長、學生和老師的正面評價,認同參加後的學生在與人溝通、情緒控制和信心等方面均有進步。

         形式

     全體學生均需學習發展課程,在課內時間的生活課進行。輔助課程則在課外時間以小組、日營、宿營等不同形式進行,適合較大潛在需要的學生。

成長的天空啟動禮
成長的天空結業禮
小四

 

愛心之旅

 

親子日營

 

挑戰日營

再戰營會

小五

 

挑戰日營

親子日營

小六

 

挑戰日營

 

親子日營